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由 落筆曉生 發表于 動漫2021-06-02
簡介陶淵明是我國魏晉時期的田園詩人,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是近代史上的美國文明之父,乍一看起來兩人好像風馬牛不相及,但仔細檢視兩人的思想和詩歌你會發現,在不同時空和不同文化的兩位作家,對於政治、人生、自然的態度都有著很多相似之處,當然差異也一定

無限紛爭魂改造在多少級解放

陶淵明是我國魏晉時期的田園詩人,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是近代史上的美國文明之父,乍一看起來兩人好像風馬牛不相及,但仔細檢視兩人的思想和詩歌你會發現,在不同時空和不同文化的兩位作家,對於政治、人生、自然的態度都有著很多相似之處,當然差異也一定是有的。本文就試圖去撥開他們看起來相似之處的文學思想,再找到他們更深層次文化差異所帶來的特殊的文化內涵和現象。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人與自然的嚮往

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環境中的作家的創作有時會出現“隱性的遙契”。陶淵明和愛默生都崇尚自然,主張“歸隱”自然,在自然中獲得精神的自由和飛昇。對於自然、農村的熱愛和歌詠是他們詩歌的一大共同點。他們都喜歡居住在大自然中,遠離喧囂的都市。陶淵明歸隱田園,愛默生在遊歷歐洲後定居在他出生的村落,一直到死。他們留下了一系列歌詠自然的作品。

陶淵明棄官歸隱,流連於自然、田園中,被稱為隱逸詩人、自然詩人或者田園詩人。《歸去來兮辭》講述了陶淵明的為官及去職原因,他是因為家貧、種田不能自給才外出做官的,但他的本性喜歡任其自然,勉強不得。

即: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不願心為形役,去意已決,只待等上一年,就離開官場。

不久,妹妹亡故,便去職奔喪。他不愛富貴,只喜歡田園風光,寧願田間勞作,享受家人團聚的天倫之樂。

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歸園田居》系列詩篇反映了詩意的田園生活。他的詩中還多次出現歸鳥意象,這也是他逃離汙濁社會、歸隱田園的象徵。菊對他來說,有特別的意義,由於他,菊幾乎成了高潔人格的象徵。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菊成了他的品格的象徵。而田園是他的詩意的棲息地。陶淵明持“自然”人生觀,他的文學只是“自然”的體現。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愛默生也喜歡田園生活,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居住在鄉村,有自己的土地。他在散文《田園生活的樂趣》中對農民大加讚揚:農民光榮,因為農民是神聖的勞動者,農業勞動是富有創造性的。

他在詩《再見》中告別“傲慢的世界”,“要回家了”,“孤獨地藏匿在那青山懷裡”,這裡有小樹林,綠色的拱門,漫長的白晝,畫眉鳥安定地居住於森林之家,詩人在松樹下漫步,嘲笑高做的狂妄。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這與陶淵明的《歸去來兮》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告別喧囂的外界,迴歸寧靜的田園。他認為鄉村生活優於城市生活:“這些事實可能說明:對有能量的大腦而言,鄉村生活優於人為的密封的城市生活。

愛默生的詩《杜鵑花》中,有海風、沙地、小溪、鳥兒、紫色的花瓣,組成一個美的世界。作為美國超驗主義的倡導者,他主張迴歸自然,接受它的影響,在精神上成為完人。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天人合一與人是萬物的主宰

雖然都崇尚自然,但在人與自然的關係方面,也們的認知有明顯的差異。陶淵明的詩中展現的是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景象,愛默生雖然也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但更強調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界的一切都服務於人類。

陶淵明詩中的自然是美好的,人生活在自然中是悠閒、愜意的。

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鳥驕歡新節,冷風送餘善。寒竹被荒蹊,地為罕人遠。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復返,陶詩中展現了“天人合一”的景象。

愛默生也極力推崇自然,提出要珍視大自然的資源。但在他看來,自然與人不是平等的,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為人服務。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在他的著名散文《自然》中指出:

當我們遠離上帝時,也同樣地遠離了自然,只要自然學家沒有注意到人和自然之間那種美妙的和諧,科學就不夠人道;人作為世界的主人,不是因為他是最柔順的居民,而是因為他是世界的頭腦和心臟,事無鉅細,他都能從中發現自己的影子。野獸、火、水、石子、玉米都服務於人類。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兩人對待自然的態度差異,與兩人生活在不同時空,有著迥異的地理環境,以及中美不同的經濟政治形態、歷史文化傳統、民族心理以及審美理想等有著密切的關係。

陶淵明生活在中國古代魏晉時期,那時的社會還處於農耕文明時期,官場黑暗,等級制度森嚴,戰爭頻繁,農民生活困苦。陶淵明作為一個沒落的貴族,不求聞達於諸侯,只求獲得內心的安寧。他的生活理想是一邊躬耕田園,一邊吟詩賞花,在亂世之中過著詩酒人生。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陶淵明的人與自然交融的詩篇受中國道家思想的影響,強調人詩意地生活在大自然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處於內陸,以農耕為主的人們本來就與自然、與大地親密無間,沒有尖銳的矛盾衝突。中國的古文化也一直有推崇自然、熱愛自然的悠久傳統。再加上陶淵明本人的性格特點,所有這一切都造成陶淵明的詩中展現了人與自然交融的景象。筆者認為,陶淵明的“自然”不僅指物質上的自然界,也指精神上的自在自由狀態。

生活在19世紀的艾默生,那時候的美國正處於資本主義的上升期,人們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文明,人似乎有能力主宰天地萬物,很容易滋生人是自然的主宰這樣的思想。而人類的行為所造成的危害尚不明顯,或者尚沒有被世人意識到,所以還沒有產生生態思想。愛默生的征服自然的思想不僅與美國當時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有關,更與西方社會普遍的基督教信仰、歷史文化傳統有關。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人與政治

兩人都反抗政治壓力,充滿獨立精神。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棄官歸隱,遠離汙濁的政治氛圍,回到大自然中修身養性,保持人格的獨立。愛默生也辭去聖職,到歐洲各國遊歷。他努力試著不加入任何公開的政治運動或團體,並在當時的環境之下強烈要進行個人觀行為的獨立自主,這都反映了他的個人主義立場。他甚至要成為一個只靠自己的人,不需要任何擁護者。但兩人都沒有忘懷政治,都很關心時局,不過一個出世、一個入世而已。

陶淵明把官場視為束縛他自由天性的樊籠,決意遠離官場,放棄仕途,躬耕田園,清貧自守,享受自然之美,天倫之樂。古時有學而優則仕的傳統,似乎只有出仕才能兼濟天下,才能有所成。但陶淵明並不這樣認為。他肯定隱居的意義,棲居田園有很多娛樂,不出仕未必就沒有成就。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陶淵明一生貧寒,但安貧樂道。不願出仕,只願歸隱田園,遇上天災人禍,莊稼歉收,溫飽都成了問題,晚年甚至乞討為生。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雖然不願為官,但他對政治並沒有完全忘懷。從他的一些關心時局和表達政治理想的詩篇中可以看出。他的烏托邦主義理想體現在他的《桃花源記》一文,這裡沒有戰亂、紛爭,人們不與外界來往,生活過得富足而快樂。文中的漁人一旦離開,就處處做標記,告訴太守,帶人尋找這世外桃源,然而卻再也找不到了。這桃花源之所以再也找不到,是因為它原本就是想象中的彼岸世界,是超然於現實世界的大同社會,是作者不滿現實社會而虛構的理想社會。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愛默生更是沒有忘記政治,他甚至寫了一篇著名的散文《政治》,對政治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如:政府的作用越小越好,法律和紀律給政府的權力也是越小越好。而與政府對權力濫用相反的則是個性的影響和個體的成長。他極力推崇“個性”,認為所有的事物都在導向個性,這是自然的終極目的,甚至說國家的存在是為了培養出智者,個性的產生使國家毫無存在的必要。智者即國家。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出世與入世

雖然兩人都反抗強權政治,渴望獨立,但他們的反抗形式並不一樣。陶淵明是出世的,而愛默生是入世的。這從他們的稱呼上就可見一斑。陶淵明被稱為隱士,是中國陶逸文化的代表;而愛默生是確立美國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被美國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林肯稱之為美國文明之父、美國的孔子。

孔子是入世的,愛默生也從來不忘他的社會責任。愛默生曾經擔任過牧師,後來離職,從事了他非常喜歡的演講,他把自己的思想透過演講的方式去影響到其他人。愛默生除開進行詩歌的創作以外,還有大量的散文和個人語錄,還留下很多耳熟能詳的的名言警句。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如大家很熟悉的、但鮮有人知道是愛默生的語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之所以會有出世與入世的差異,是因為兩人有著不同的哲學思想。陶淵明接近老莊的思想,有逃避現實、樂天安命的消極思想;而愛默生則是超驗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陶淵明開啟了中國的隱逸文化,多少人效仿他做隱士,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不求聞達,但求精神上的超脫。陶淵明的隱逸有清靜無為、只顧自身心靈寧靜而遠離汙濁官場、逃避社會擔當的嫌疑。而愛默生則是個行動主義者,積極介入社會,挑戰社會,他的超驗主義主張熱愛自然、尊崇個性,號召行動和創造,反對權威和教條。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人生觀

在關於人和人生的看法方面,兩人都認為天地萬物中,“人之獨靈”,人是最靈智的;都主張心靈的自由,個性解放;都更注重精神愉悅而不是物質享受;都厭倦了世俗的趨炎奉迎和為生計而奔波,不願意與汙濁的世俗同流合汙,而回歸田園,潔身自好,保持個性自由,不受擠壓,在自然中陶冶性情,體味人生樂趣。

但兩人也有很大的差別:陶淵明不相信永生,注重現世的享樂;而愛默生相信永恆,認為人具有神性。陶淵明認為人生是短暫的、虛幻的。人生就像閃電一樣飄忽而過,不能長久。人生如同一場幻化,本來即空無實性,最後當復歸於空無。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歸園田居》。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但陶淵明對於人生也有獨到而積極的看法。他認為,人生在世沒有根蒂,漂泊如路上的塵土。他深深體味到人生之艱,視世人如兄弟,而不只是同胞兄弟才相親,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邀請鄰居共享,珍惜年春,留下“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的名句。飲酒成了他的重要的娛樂方式、生存方式。

他對於人生的態度是“委運”,即順從天運,順從自然變化之理,聽任天運,放浪於大化之中,對生死不喜也不懼。生命該結束便結束,對於死亡不要多慮。

而愛默生認為人具有神性,人神合一。在靈魂的每項行為中,都蘊含著人與神微妙的結合。最樸素的人會因為他對上帝的真誠膜拜,而使自己成為上帝。愛默生認為人可以憑藉智慧拯救靈魂,他推崇個人主義,提倡個性解放,相信個人的無限潛能,每個個體都蘊含著神性,個性就是一個人的全部價值所在。他還倡導自立說,即人對上帝、對社會的獨立。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他提倡自力更生,依靠自己,人的地位、神聖是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支援,不需要天賦和外部的力量。愛默生作為清教自由派的革新者,他的目的是要將人從神權束縛和徒具其表的儀式崇拜中解放出來,當他發現在儒家學說中人的地位是與天神所平等的時候,自然非常欣喜的將其當為同道之人。

愛默生對基督教人對神性訴求進行了改造和發展,發展了理性與神性相結合的近代自然理性思想。愛默生自然理性的第一要務是重新強調個人的神性,這個神性與其說來自上帝,不如說是強調人的靈魂自身的神聖性,每個人不僅有本能與慾望,有理性意志,還具有獲取一切知識的手段和能力。

愛默生並沒有否認和懷疑上帝的存在,只是“上帝在我心中”,上帝具有屬人的維度,上帝作為一種美德標準與價值映現於人,為人服務。他主張創新,提升人的地位。每個人不需要各種中介便可以同上帝直接對話,接受上帝的真理。透過直覺,人能夠和上帝直接交流。由於他對美國宗教的世俗化做出的貢獻,他被喻為“美國宗教的先知”。物我兩忘是陶淵明所追求的人生境地,而人神合一,是愛默生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世界觀

人生觀與世界觀是密切聯絡在一起的。人生觀方面的差異更多地來自於世界觀的不同。陶淵明是個樸素的唯物主義者,認為人“有生必有死”,死去何所道?

而愛默生是個有著堅定的宗教信仰,但押擊教會缺陷的唯心主義者。他的超驗主義是唯心主義,他認為世界不是多方面的力量的產物,而是一個人的意志、一種思想的產物。他強調人與上帝間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他所理想的社會目標是建立一個道德至上甚至完美的自由的社會,儘管帶有烏托邦的理想色彩。超驗主義成為美國人的精神獨立宣言。愛默生文學思想的發展與其宗教革新思想緊密聯絡。

異時空交融 看東晉時期陶淵明和近代美國艾默生的思想之辯

結束語

綜上所述,兩位作家都寫了大量的田園詩,歌詠大自然,抒發人生意趣,在他們各自的時代,成為田園詩的先鋒。他們都遠離官場,但始終沒有忘懷政治。他們都追求詩意的人生,精神的超越。兩人的文風也有相似之處,都很平實。拒絕華麗的辭藻,行文真摯自然。陶淵明的文風清新自然,愛默生的文風也很簡潔。陶詩甚至以口語入詩,但又不失詩味。

對於自然,陶淵明的詩文展現人與自然的融合,人是自然的友人;而愛默生則主張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為人服務。對於政治,陶淵明是棄官歸隱,持出世的態度;而愛默生是積極地透過演講、寫作來議論時政,持入世的態度。對於人與人生,陶淵明認為人是渺小的,人生是虛幻的,本來即空無實性,最後當復歸於空無。而愛默生認為人具有神性,甚至人可以成為上帝一般的存在。在世界觀方面,陶淵明是唯物主義者,而愛默生是唯心主義者。

兩人詩文品格的相似是中西文學之間共通的規律使然,也是愛默生接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的結果;而差異是更主要的,造成差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兩人生活的時空差距,以及兩人的歷史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對個人思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