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股價兩年漲超3倍長安新能源卻已“原地踏步”近20年

由 匯吃愛美食 發表于 舞蹈2021-06-07
簡介在11月14日舉行的長安品牌日活動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宣佈將與華為、寧德時代聯合打造高階智慧汽車品牌,並豪言“未來五年將推出105款車型,其中新能源汽車23款”

原地踏步跑能減肥嗎

股價兩年漲超3倍長安新能源卻已“原地踏步”近20年

與其說投資者們看好長安汽車的未來,不如說在賭其270億賬面資金能否投出新的未來。引入華為與寧德時代,增加了信心,卻難以消除不確定性的巨大。

文丨呂行

編輯丨正經社(ID:zhengjingshe)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從來不缺放狠話的企業和企業家。不管是放言跟特斯拉對標的蔚來,還是放言要超越特斯拉的小鵬,亦或是把珠海銀隆捧上天又砸落地的董明珠。

同樣狠話連連的,還有長安汽車:早在2017年,就公佈了“香格里拉”計劃,宣佈將以1000億元投向新能源汽車領域,並且在中國傳統燃油車企中,第一家率先喊出了2025年全面停售燃油汽車的目標。

儘管這一舉動反映了長安汽車對新能源市場的果敢與前瞻,可時至今日,長安新能源不僅被擠出了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前十行列,更被“主人”賣掉了控股權。

2020年,長安汽車捲土重來。在11月14日舉行的長安品牌日活動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宣佈將與華為、寧德時代聯合打造高階智慧汽車品牌,並豪言“未來五年將推出105款車型,其中新能源汽車23款”。

這,是否是又一個縹緲的“香格里拉”呢?

股價兩年漲超3倍長安新能源卻已“原地踏步”近20年

“原地踏步”近20年

隨著特斯拉國產化撬動新能源汽車30萬元以下市場,以及造車新勢力不斷突破國產汽車價格上限,傳統汽車企業的新能源品牌紛紛啟動高階化戰略,積極向科技含量高、駕駛舒適的智慧汽車邁進,以期擺脫老年代步車的詬病。

《正經社》梳理發現,作為較早佈局新能源產業的傳統車企,長安汽車此時已經成為了落伍者。在其它車企的高階新能源車型已經開始上市的時候,長安汽車的高階品牌才姍姍來遲,而且是與華為、寧德時代聯合打造高階智慧汽車品牌,主要佈局燃油、新能源汽車兩個領域。

實際上,除了早期的吉利領克、長城WEY等品牌是同時發展燃油汽車和電動汽車之外,近年來的高階品牌如吉利幾何、北汽Arcfox、東風嵐圖、上汽L品牌等的主攻方向均是高階新能源汽車:相比燃油汽車,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自主高階品牌接受度更高,自主車企也更能聚集資源打磨技術,推出優質的新能源車型。

由於品牌弱勢,長安汽車今年初只發布了高階燃油車型UNI-T,新能源汽車一直處於冷凍狀態。資料顯示,長安新能源汽車目前只有三款純電動車型在售,其中逸動新能源10月份銷量為1722輛,2020年以來累計銷量為4800輛;奔奔EV 10月份銷量為704輛,2020年以來累計銷量為5082輛;長安CS15EV 2020年以來累計銷量更是僅為190輛。

與之相比,比亞迪僅10月的銷量就超過2。2萬輛,後來居上的上汽通用五菱更是達到2。4萬輛,長安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排名卻已經落在了20名以外,且同比負增長。

股價兩年漲超3倍長安新能源卻已“原地踏步”近20年

2020年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資料

雖然早在2002年長安汽車就開始涉足新能源領域,並在2005年就宣佈掌握了混合動力核心技術,以及推出了相關純電動和混動車型。但在此後的十幾年時間裡,

長安新能源汽車只能用“原地踏步”四個字來形容,因為它仍未走出“油改電”的老路。

不論是數年來一直是當家銷量的逸動EV,還是奔奔EV、CS15EV、CS55EV、CS75PHEV等車型,長安汽車始終都停留在“油改電”階段,沒有自家的純電動研發平臺。而且,經過市場淘汰後,只剩下逸動EV能夠帶來一定銷量,其它車型要麼不再生產,要麼銷量極低。

近年來,長安汽車始終混跡於低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無純電平臺、無高階品牌。與其同時期競爭的比亞迪、廣汽等自主車企,已經紛紛完成車輛的轉型升級。如廣汽Aion系列,已經完成轎車市場和SUV市場的高階化佈局。

已經多年沒有新車型釋出的長安汽車,想要實現品牌和車型的“大躍進”,僅憑自身恐怕難以成行,尋求外部合作背書也便成為必然選擇。

據長安汽車方面透露,與華為、寧德時代三方聯合建立的全新汽車品牌,包括一個全球領先、自主可控的智慧電動汽車平臺、一系列智慧汽車產品和一個超級“人車家”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態。

“三軍會師”主角難當

雖然被稱為“三軍會師”,但長安汽車這個主角並不好當。因為另外兩軍人馬並非唯其馬首是瞻,甚至對於華為和寧德時代來說,長安汽車只是他們新能源汽車投資的其中一個籃子。

《正經社》梳理獲悉,寧德時代早已不願只作為新能源汽車電池供應商角色,而是跟許多整車企業從產品到技術上均有深度合作。2020年8月,寧德時代釋出公告稱,公司擬圍繞主業,以證券投資方式對境內外產業鏈上下游優質上市企業進行投資,投資總額不超過2019年末經審計淨資產的50%,即不超過190億元。

華為自2019年宣佈進軍汽車產業之後,全力鑽研自動駕駛系統以及5G網路技術,已釋出專門針對智慧汽車的“HI品牌”。2020年5月,華為聯合31家汽車產業相關企業建立了5G汽車生態圈;7月上旬,又公佈了多項涉及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的技術新專利。

在合作車企方面,華為跟長安汽車和北汽新能源都有深度合作。北汽新能源與華為深度合作車型計劃在2021年底或2022年初推向市場,該車型採用了華為全套解決方案。

長安汽車宣稱,這次三方合作不是汽車行業常規合作模式。因為按照傳統定義,華為和寧德時代只是長安汽車的供應商,並不能參與品牌打造;而此次三方是聯合打造高階智慧汽車品牌和技術平臺。

只是,華為此前就有言在先,“華為不造車,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而且,

長安汽車並沒有透露三方合作的具體模式,也沒有透露華為和寧德時代是否會在資本層面持股,甚至連這個高階智慧汽車品牌名稱都諱莫如深。

雖然在2017年啟動了“第三次創業計劃”,並陸續公佈了“北斗天樞”智慧化戰略和“香格里拉”新能源戰略,但長安汽車的新能源產業一直未見實質性動作。不僅如此,2018年還出售了新能源公司51%股權以引入戰略投資者,新車釋出也幾乎停滯。

時隔兩年後,長安新能源依然毫無起色。此間長安汽車相繼與蔚來、比亞迪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分別成立長安蔚來以及動力電池合資公司,但最終並未落地到產品層面。

此次長安汽車的高階智慧汽車品牌如何落地,以及產品歸屬與新能源汽車規劃,仍舊是一個迷。

270億資金增添信心

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雷聲大雨點小,也與其自身陷入業績低谷,無法繼續燒錢投入新能源產業有極大的關係。

首次突破百億元淨利潤的2016年是其高光時刻,但自2017年以來,淨利潤就一直快速下滑,2019年更是虧損26。5億元。

股價兩年漲超3倍長安新能源卻已“原地踏步”近20年

長安汽車近年歸屬淨利潤

2020年,長安汽車業績有所提升:前三季度,長安汽車實現營業收入558。42億元,同比增長23。7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34。86億元,同比增長230。98%。

《正經社》研究員發現,這份業績依然只有少部分是由賣車這項主營業務貢獻而來,非經常性損益增加是利潤為正的主要原因:

在“創業”口號的掩蓋下,“瘦身”成為近幾年長安汽車的現實選擇,

比如出售長安標緻雪鐵龍、放棄長安新能源控制權、持有寧德時代股票上漲帶來17。75億元,以及其它金融投資的獲利了結等等。

股價兩年漲超3倍長安新能源卻已“原地踏步”近20年

長安汽車2020年三季報

積極的訊號是,經歷近幾年的處置資產,以及減少相關資產投資,長安汽車積累了大量現金,

加上2020年10月定增的60億元落地,賬面資金已超過270億元。

11月18日,長安汽車再次漲停,報收22。33元/股,市值達到1198億元。如果以2018年10月19日下探到的低點5。53元/股計算,近兩年來,其股價已大漲超300%;更為陡峭的攀登,則是起步於2019年底。

《正經社》研究員認為,與其說投資者們看好長安汽車的未來,不如說在賭其上百億賬面資金能否投出新的未來。而引入華為與寧德時代,也為這個預期增加了信心,推動了股價的接連上漲。

只是這份信心目前而言還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因為按照長安汽車的規劃,未來5年要釋出105款車,這毫無疑問會造成車型間的重疊與競爭。尤其是從3款新能源汽車到23款新能源汽車,不僅車型增量跨度大,而且要從低端突圍到高階,僅僅有華為和寧德時代的品牌背書還遠遠不夠。【正經社出品】

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校對|然然

宣告:文章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正經社》,我們將對上市公司持續進行價值發現與風險警示

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文章,均請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資訊,否則視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