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西廂記》的故事流變

由 筱竹攸lucky 發表于 綜藝2021-06-14
簡介自唐傳奇《鶯鶯傳》問世以後,崔鶯鶯與張生的故事就引人關注,影響深遠

西廂記中的愛情是自由戀愛嗎

自唐傳奇《鶯鶯傳》問世以後,崔鶯鶯與張生的故事就引人關注,影響深遠。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以說唱形式重新演繹,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以戲劇形式將此故事搬上舞臺。

《西廂記》的故事流變

作為一個典型的中國故事,《西廂記》跨越時空的發展流變過程,更富有魅力。

“西廂”故事的本源

唐朝有一個詩人,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他一邊留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深情絕唱,一邊沾花惹草寫下《鶯鶯傳》這樣的“懺悔錄”。沒錯,他就是元稹。

《西廂記》的故事流變

《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它就是“西廂”故事的本源。其大致內容是書生張生在普救寺偶遇遠房姨母,幫助崔家免受兵災。姨母非常感謝張生的恩情設宴款待。由此,張生與鶯鶯初相見,年僅17歲的表妹“垂鬟接黛,雙臉銷紅而已,顏色豔異,光輝動人。”張生一見傾心,願致其情。婢女紅娘傳書,幾經反覆,兩人最終花好月圓。張生赴京應試未中,滯留京中,對錶妹變了心。後來鶯鶯另嫁他人,不再與張生相見,從此長訣別。

《西廂記》的故事流變

這部小說,雖然是以悲劇告終,但對崔張的愛情和鶯鶯性格的某些描寫,卻十分細膩動人。正如魯迅所說:“雖文章尚非上乘,而時有情致,固亦可觀,惟篇末文過飾非,遂墮惡趣。”

元稹的《鶯鶯傳》的藝術成就在唐傳奇裡不能算最高,但影響特別大。

董解元對《鶯鶯傳》的繼承

《鶯鶯傳》裡張生始亂終棄的情節,鶯鶯從守禮到違禮的突破,遭遇拋棄哀而不傷的情結,更加映照出張生的輕薄失禮。所以,這樣的輕薄男人和荒謬的女人“禍水論”,註定要被世人打壓。只有張生的形象經過脫胎換骨重新書寫,《鶯鶯傳》的故事才可以更具生命力。

《西廂記》的故事流變

這個時候董解元就以極大的氣魄將《鶯鶯傳》重新改編,把一個令人感到傷感的故事蛻變成了一段愛情佳話。董解元筆下的張生是一個痴情種,他就算借錢也要給鶯鶯購買定情信物。諸宮調中的鶯鶯,也與《鶯鶯傳》裡有了明顯改進。鶯鶯在與張生的愛情互動上更加富有情趣,纏綿動人而不是隻有閨閣女子的內向。

《董西廂》以“趁了文君深願,酬了相如素志”為宗旨,寫男女雙方均堅貞不渝,深愛對方,最終以兩人私奔而最終獲得團圓。維護了封建禮教及“女人禍水論”的陳腐說法,歌頌了青年男女為追求愛情不屈不撓的勇氣,譴責了阻礙自由戀愛的封建思想。

王實甫對《西廂記》的昇華

在封建禮教盛行的時代,“西廂”故事一直都是一個敏感的話題。王實甫以大膽的心態,打破常規,重新闡述了故事的內涵,寫出來不朽的元雜劇——《西廂記》。

《西廂記》的故事流變

王實甫的《西廂記》全稱《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在《董西廂》的基礎上將說唱轉化為戲劇,既吸收了《董西廂》的創造經驗,又做到了對其的超越。

《王西廂》在配置新的故事中,王實甫重構戲劇情境,強化了人物互動關係,加強了戲劇衝突。把崔鶯鶯、張生、紅娘、老夫人、鄭恆之間的矛盾衝突貫穿於作品的始終,即進步與保守、追求自由愛情與維護封建禮教之間的矛盾。

《西廂記》的故事流變

《王西廂》語言錘鍊優美而又生動典雅,提煉活潑的民間口語又加入古典詩詞入曲。在人物塑造上,“站在董解元的肩膀上”更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張生痴情、鶯鶯深情、紅娘風趣潑辣……人物性格的調動,不僅使人物形象有所改觀,更加深化了作品的主題,呈現出來真摯愛情的力量,以及願普天下有情人都終成眷屬的美好願望。

《西廂記》的故事流變

有人說《西廂記》的演變就是渣男到完美愛情的演變,從“還君明珠雙淚垂”到“願普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婚戀觀的變化。

其實並不全面,在這背後更深層次的是中國戲曲走向進步的表現。從原始巫優表演到漢魏角抵戲;從隋唐歌舞戲到永嘉雜劇;從諸宮調到元雜劇。中國戲劇由萌芽狀態一步步走向了元雜劇的繁榮,在“西廂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戲劇發展的縮影。

正如王國維所說:“元曲之佳何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元代文學在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的意義,元代戲劇也以其“自然酣暢”之感給人以淋漓盡致的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