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特務的歷史有多久?揭秘三國時代的“廠衛”

由 南京快報 發表于 動漫2023-01-03
簡介提拔呂壹就是孫權為將來向儒學士人開戰做的準備,只要一有機會他便會再次掀起一場政治風暴

光明清清飲一天吃幾包

特務的歷史有多久?揭秘三國時代的“廠衛”

作者:握中懸璧,授權讀史釋出。百年東吳連載50

1996年,長沙市五一廣場走馬樓西側的建築工地內有了一個震驚中外的考古發現,這裡出土了大批文物。其中包括17萬餘片簡牘,這批被稱為“走馬樓吳簡”的寶貴資料成為研究東吳歷史的重要參考。

在這些簡牘中,有一枚編號為4-1296的殘缺竹簡 引起廣泛的關注。該簡上寫道:中書_校事_ 。

經過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研究,最終確定原文應該是:中書典校事呂壹。

這一結論也得到了各界的廣泛認可。

特務的歷史有多久?揭秘三國時代的“廠衛”

中書典校事是一個什麼職位?而呂壹又是什麼人呢?若想解開這一疑問,則必將牽扯到東吳中後期的一樁大案。與此案相比,之前的暨豔案、張溫案和隱蕃案都是小巫見大巫了。

當初暨豔案和張溫案告一段落之後,孫權和儒學士人群體的緊張關係稍有緩和。一方面嚴懲張溫殺雞儆猴,但很快又任命顧雍為丞相,這樣恩威並行,使東吳朝堂內部暫時重歸穩定。

後來隨著抗擊曹魏入侵的戰役連連獲勝,孫權也順利登基稱帝,這些不和諧便被掩蓋住了。

然而這只是暫時的,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孫權只是在蟄伏等待。

孫權推崇法術,而儒學士人推崇德治,雙方在理念上有著極大分歧。而更為根本的矛盾則是權力之爭,孫權作為一個獨裁者,是絕對不會容許有一個可以和他分庭抗禮的政治團體存在的。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遲早會再次爆發。

為了未雨綢繆,孫權早早就在進行準備。

之前我們說過,孫權雖然和曹操是對手,但二人在某些方面頗有共鳴之處,比如崇尚法術就是深受曹操的影響。而在馭下手段上,他也在效仿曹操。

曹操稱魏王后,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以及個人獨裁,同時又為了方便監視百官乃至剷除異己,於是施行了恐怖的特務政治,而具體手段就是設定校事。

這個被稱為校事的官職,便是三國時代的“廠衛”,他們官職不高,甚至連官都算不上,只是吏的身份,但他們的權力卻大得驚人。

校事小吏,益不可信。(三國志程曉傳)

比如曹操手下最大的兩個特務頭子盧洪和趙達,他們作為曹操的耳目和走狗,直接對曹操負責,曹操利用他們對百官進行嚴密的監察和檢舉,弄得人心惶惶。甚至有“不畏曹公,但畏盧洪;盧洪尚可,趙達殺我”這樣的歌謠。可見二人權柄之大。

特務的歷史有多久?揭秘三國時代的“廠衛”

這樣的政策實在是太對孫權胃口了,儒學士人力量越來越大,為了對其進行壓制,於是孫權也建立了東吳的校事制度。但他也沒有完全照搬,而是做了一些改良。

東吳校事在編制上隸屬於中書省,從制度來看,比曹魏更為完善,這說明孫權更加重視這一統治工具。

東吳的校事官中,姓名有明確記載的是呂壹、秦博和錢欽三人,而呂壹則是孫權的頭號爪牙。

按照顧雍傳的記錄順序,在他擔任丞相併提議減輕刑獄後,便有了呂壹等人作威作福的描寫,說明這兩件事有一定聯絡。

到了黃龍年間(229-231年),孫權將都城遷回建業,命陸遜在武昌輔佐太子孫登。按照潘濬傳記的描寫,此時他也在武昌和陸遜一起處理政事,而呂壹已經開始操弄權柄。

以上這兩件事證明,東吳校事制度大約就是黃武后期(225-228年)開始的。

提拔呂壹就是孫權為將來向儒學士人開戰做的準備,只要一有機會他便會再次掀起一場政治風暴。

黃龍三年(231年)隱蕃案發,這個時間點非常敏感,因為呂壹最猖狂的階段就是從此開始的。

隱蕃案不僅牽扯到一些士人子弟,而且朝中出了這麼大一個間諜竟然長達一年都未被發覺,這都給了孫權強化監察的藉口。於是呂壹就在孫權的授意和放縱下開始無法無天。

呂壹身份不詳,大機率出身卑賤。如此毫無背景的人若想飛黃騰達,只有緊緊抱住孫權的大腿,這樣的人是君王用起來最順手的。

從黃龍末年到嘉禾年間(232-238年)這長達七八年的時間裡,呂壹一夥始終在興風作浪,東吳朝堂在他們的淫威下瑟瑟發抖。

校事雖然只是監察機關,但在實際運作中卻形成了調查、檢舉以及處理等一條龍的獨立機制,並且掌握一切解釋權。以呂壹為首的校事為了討好孫權,鞏固自己的位置,往往無中生有,對朝臣進行不擇手段的迫害。

首當其衝的就是丞相顧雍,他因遭到呂壹的檢舉,一度處於被軟禁的狀態。按照步騭傳記的描述,當時顧雍已經被剝奪了丞相的權力,由他人監管,可見其處境的糟糕。

另一位江東大族成員左將軍朱據也好不到哪去,當初他因隱蕃案遭到牽連,過了幾年情況才得以好轉,結果馬上又被呂壹盯上了。

當時朱據的部曲應當領取兵餉三萬緡,一名負責鑄造大錢的工匠王遂做假賬貪汙軍餉,呂壹卻認為此事和朱據有關,於是將對主管糧餉的官員嚴刑拷打併致其死亡。朱據不忍令他無辜受刑,就將其厚葬。

這下呂壹咬住不放,硬說此人是為朱據掩蓋罪行。朱據為此多次遭到孫權的責問,只好躺在草蓆上待罪以期自證清白。

顧雍身為丞相,而朱據是孫權的女婿,這樣的大人物能遭到呂壹的構陷,這與孫權的縱容是分不開的,甚至可以說就是孫權的意思。於是呂壹愈發囂張,打擊面也越來越廣。

特務的歷史有多久?揭秘三國時代的“廠衛”

呂壹攻擊的物件不只是朝中高官,地方官也沒有放過。當時江夏太守刁嘉就遭到了呂壹的誣告,硬說他誹謗國政。

孫權就此事詢問群臣,眾人害怕呂壹,只好做違心的回答。

其實孫權難道不清楚是呂壹從中作梗嗎?他當然知道,群臣表面上怕呂壹,其實是怕他,所有人都因為恐懼而不敢說真話,這正是孫權希望達到的效果,當時東吳朝堂上的緊張氣氛可見一斑,已經達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

然而終歸還是有人不肯出賣良心,是儀就是其中一個。是儀為官謹慎,清清白白,連呂壹也找不到他的破綻,他的堅持成為黑暗中不多的一縷光明。

如果說上述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孫權的意志,那麼對建安太守鄭胄的陷害則完全是呂壹在公報私仇。

呂壹的賓客因犯法被鄭胄抓捕入獄,於是他懷恨在心,誣告鄭胄,全靠潘濬和陳表苦苦求情才得以赦免。

以上這幾人是明確遭到過呂壹攻擊的,而實際上受其所害的人還大有人在。

早先陸遜和潘濬對呂壹為非作歹一事憂心忡忡,後來遭到了校事系統的嚴密監督。而在呂壹失勢後,孫權命使者袁禮慰問諸臣時,他們仍深感不安。

另一位重臣諸葛瑾也遭到了孫權的疏遠,直到呂壹風波平息後,和孫權交流的通道才得以恢復。

由此可見,這三人也是受害者。

透過以上這些事例可以看出,孫權利用呂壹打擊的物件不只侷限於江東大族,來自江北計程車人如諸葛瑾這樣的老臣也逃不過,只不過受害程度略輕一些。因此,這次是孫權對儒學士人的全面開戰。

在這一輪的交鋒中,孫權以呂壹這等酷吏為武器,佔據了絕對上風,儒學士人們只能苦苦支撐。

然而光明只靠等是等不來的,只有撥開雲霧方能重見青天,為了對付呂壹,士大夫們採取了各種手段進行自救。

其中有比較激進的,比如潘濬曾想在宴會上當眾手刃呂壹為國鋤奸,呂壹聽說後嚇得稱病不敢前來。後來呂壹聽說如果顧雍被罷免相位後很可能由潘濬接任,更是心生忌憚,於是放棄了對顧雍的迫害。

特務的歷史有多久?揭秘三國時代的“廠衛”

還有比較溫和的,比如步騭曾利用天象災異對孫權進行示警。

然而這些方式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呂壹作惡孫權不可能不知道,即使潘濬能夠得手,還會有下一個呂壹出現。扭轉局面的關鍵不是讓孫權醒悟,而是讓他有所顧忌。

因此當某些人受到構陷後,其他人就會為之聲援,不能孤軍奮戰。而這一策略的終極手段就是將太子孫登拉入自己的陣營。

這些年孫登在陸遜的培養下深受儒學薰陶,他對孫權用呂壹進行恐怖統治也感到不滿,於是代表群臣發聲。

這下孫權便不得不正視這一問題了,太子勢力已成,是輕易動不得的,這些儒學士人的反擊之強超過了他的預期,權衡之下,他只得再次緩和雙方的關係。

此時孫權需要一個臺階,因此群臣推薦了李衡。

李衡是襄陽人,出身寒微,他這樣毫無背景的人當然不會白白得到舉薦,所以他是帶著任務去的。他的任務就是扳倒呂壹,於是李衡在見到孫權後,立刻就呂壹的惡行進行逐一陳述。

其實這就是走個形式而已,李衡是士大夫們口舌,他作為局外人說出這些話,表明既不是群臣逼宮,又不是孫權主動低頭,面子上可以過得去,這是一個雙方都比較能夠接受的結果,而呂壹的命運也就此註定。

作為一名酷吏,得罪人是不可避免的,為了平息眾怒,君主一般都會選擇將其推出作為替罪羊。呂壹只知死心塌地為孫權效命,又不像滿寵那樣懂得給自己留後路且有其他方面的才幹,因此他只配做一個工具人,用完後就會被無情拋棄。

呂壹獲罪下獄後,長期受其迫害的朝臣激憤不已,紛紛主張用酷刑嚴懲呂壹。不過闞澤和顧雍卻非常理智,他們清楚這件事還是儘快了結為好。

孫權同意剷除呂壹給大家一個交代,已經算是重大讓步了,自己不能得寸進尺。將呂壹速速處決滅口,不僅可以避免暴露他和孫權私下裡的貓膩,同時又能維護孫權的顏面。

因此闞澤反對酷刑,而在呂壹被收押進廷尉府後,顧雍親自前往審理此案時,他不僅對呂壹沒有任何刁難,而且還阻止旁人對其進行辱罵。

難道顧雍真的那麼大度嗎?要知道他曾經被呂壹害得很慘,仇恨豈能輕易放下。他能如此收斂,更是證明對呂壹最終的處理方案只不過是孫權和士大夫們相互妥協的一個結果。

此時的呂壹對自己的下場已經有所覺悟,他自知難逃一死,因此不再做無謂的掙扎,口中不發一言。

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在臨死前仍不忘維護孫權的顏面,倒是個稱職的走狗。當然,這或許是因為孫權給了他某種承諾證,比如“汝妻子吾養之”等等。

呂壹被處死後,孫權特意下詔罪己對群臣進行寬慰,然而他的態度卻並不誠懇,完全是在推卸責任。

在詔書中孫權提到眾臣未能像管仲那樣對齊桓公直言進諫,其實這完全是歪曲事實,因為這些諫言他從沒聽過。

呂壹案的風波就這樣結束了,但東吳的校事制度卻依然被保留下來。孫權可以暫時和儒學士人們緩和關係,但卻不會放鬆對他們的警惕。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新一輪的政治風暴還將再次展開。

孟子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些年東吳國政急速惡化的一大原因就是自黃武以來外部環境的改善,這讓孫權有充分的精力進行內部鬥爭。

雖然孫權清楚政權的江東化是個不可避免的大趨勢,但他卻不甘心為士大夫們的所左右,他會在不動搖國本的前提下使用一切手段對其進行打壓。出身寒門階級導致他永遠不可能融入儒學士人這一群體。

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孫權的統治,加強了他的權威,但負面影響也是巨大的。

在和儒學士人們的長期鬥爭中,孫權變得愈發曹操化了,當年那個從善如流的少年英主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個剛愎自用的獨裁君王。

其實鬥爭本應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但有些時候孫權卻本末倒置了,變成為了鬥爭而鬥爭。

這不僅形成了巨大的內耗,同時又導致孫權執政中後期產生了一些重大的決策失誤,最終為東吳的由盛轉衰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