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美食首頁美食

中華飲食:閩菜的烹調特點

由 閒讀與苦讀 發表于 美食2021-07-11
簡介閩菜廚師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根據不同的原料,採取不同的刀工和不同的烹調方法,調味時堅持做到投料準、時間準、次序準、口味準,使菜餚的口味豐富多彩,變化無窮,構成閩菜別具一格的風味

油燜石鱗是什麼菜系

閩菜的烹飪技藝,既繼承了我國烹飪技藝的優良傳統,又具有濃厚的南國地方特色。儘管各路菜餚各有特色,但仍為完整而統一的體系。不同特色的存在,使人感到它變換有方、常吃常新、百嘗不厭。總的來說,閩菜的烹飪有四個鮮明的特徵。

刀工嚴謹,入趣菜中

福建海鮮珍品有柔軟、堅韌的特性,非一般粗製濫造可獲成效,這就決定了閩菜刀工必具嚴格的章法。閩菜刀工有剞花如荔、切絲如發、片薄如紙的美稱。如雞茸金絲筍,細如金絲的冬筍絲,與雞茸、蛋糊融為一體。食時,雞茸鬆軟,不拖油帶水,尚有筍絲嫩脆之感, 鮮潤爽口,芳香撲鼻。又如爆炒雙脆,廚師在加工肚尖時,用剞刀法在肚片裡肉剞上橫豎勻稱的細格花,下刀迅速而富有節奏,刀刀落底,底部僅保留一分厚度相連,令人歎為觀止。再加上微妙的爆炒,成菜既鮮又脆造型又美,使人賞心悅目。總之,閩菜的刀工立意決不再放在華而不實的造型上,沒有徒勞的造作,也不一味追求外觀的豔麗多姿。

調味奇異,甘美芳香

味美可口是人們對菜餚的共同要求,而善於調味就是閩菜的特色之一。閩菜的調味,偏於甜、酸、淡。這一特徵的形成,也與烹調原料多取自山珍海味有關。閩菜善用糖,甜能去腥羶;巧用醋,酸能爽口;味清淡,則可儲存原料的本味,並且以甜而不膩、酸而不峻、淡而不薄享有盛名。

閩菜廚師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根據不同的原料,採取不同的刀工和不同的烹調方法,調味時堅持做到投料準、時間準、次序準、口味準,使菜餚的口味豐富多彩,變化無窮,構成閩菜別具一格的風味。如淡糟香螺片、醉糟雞、紅燒兔、茄汁燒鷓鴣、糟汁汆海蚌等,以清鮮、和醇、芬香、不膩等風味特色為中心,在南方菜系中獨具一格。

中華飲食:閩菜的烹調特點

湯菜居多,滋味清鮮

湯菜在閩菜中佔絕對重要的地位,它是區別於其他菜系的明顯標誌之一。這種烹飪特徵與福建豐富的海產資源有密切的關係。從烹飪與營養的觀點出發,閩人始終把烹調和確保質鮮、味純、滋補緊密聯絡在一起,在繁多的烹調方法中,湯最能體現菜的本味。因此,閩菜的重湯或無湯不行,其目的皆在於此。

如雞湯汆海蚌,系用湯味純美的三茸湯,滲入質嫩清脆的海蚌之中,兩相齊美,達到眼看湯清如水,食之餘味無窮的效果;又如奶湯草,色白如奶,肉質細嫩甘鮮,味道清甜爽口;再如蔥燒蹄筋,汁稠味鮮蔥香濃郁,甜爽可口。純美的湯,為閩菜風味增添了誘人食慾的美妙韻律。

烹調細膩,豐富多彩

閩菜烹調方法多樣,不僅熘、燜、汆等獨具特色,還擅長炒、蒸、煨等方法。如閩菜響鈴肉,呈淡黃色,質地酥脆,略帶酸甜,吃時有些微響,故稱響鈴肉;油燜石鱗,色澤油黃,細嫩清甜,醇香鮮美。這些菜餚,在外地的福建人都親切地稱之為家鄉風味,成了漂泊異鄉之人維繫家鄉感情的紐帶,所謂的因風思物、因物思鄉,正是這一道理。

閩菜的煨制菜餚,具有柔嫩滑潤,軟爛葷香,馥郁濃醇,味中有味,食而不膩的誘人魅力。

聞名中外的佛跳牆,是由清朝後期福州聚春園菜館首創,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文人“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的佳名,就恰當地讚譽了煨菜之冠佛跳牆。這一名菜,蒙香四溢,味道醇厚,歷經百年,引得海外遊客紛至來,以品嚐這個美饌佳餚為一大快事。

此外,色調潔白,和諧美觀,鮮嫩鬆脆,味道爽口的生炒海蚌;清色清澈,魚肉嫩滑甘美,味道醇香鮮爽的清蒸加力魚;肉爛味鮮,糟香襲鼻,質地滑潤爽喉,甜美適口的江糟羊;色、形、味均似荔枝,食之酥香細嫩,酸甜鮮美,滑潤爽口的荔枝肉等,都深為國內外賓客所同嗜而聞名於世。

此外,閩菜中的素菜也有其獨到之處。廈門凌霄峰下南普陀寺的素菜,嚴守佛家傳統的食谷條規,善於將純素的原料,烹出多彩多姿、風味各異的美饌佳餚,不僅賜人以口福,而且給人一種美的藝術享受。如羊月沉江、絲雨孤雲、雪峽銀浪、白壁青雲、南海金蓮、蓮蓉酥酡等名菜,菜名既寓意貼切,又客觀反映了菜餚的色、香、味、形。無怪乎激起名人學士、詩人畫家的無限感慨,紛紛為之題書吟詠。福建素菜聞名中外,飄香四海,吸引著八方遊人聞香而來。

未完待續……

這裡是你的移動文學圖書館: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本號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臺,拒絕網路爽文“小說”!

閱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兒!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