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又一位年過百歲中醫大家離去,養生經驗看似平常卻很有道理

由 健康傳真 發表于 舞蹈2021-08-13
簡介骨正筋柔,氣血以流,每天練習“八段錦”鄧老認為,在精神養生這個基礎上,平時還要注意飲食起居,堅持運動

骨正筋柔液多少錢一瓶

又一位年過百歲中醫大家離去,養生經驗看似平常卻很有道理

據廣州媒體報道,首屆國醫大師、104歲的鄧鐵濤教授於2019年1月10日晨6:06去世。

作為國醫大師中少有的年過百歲的大家,他用經歷證明了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所言的“人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不是傳說。

很多人都想知道鄧老的養生長壽方法,這裡我們做一個精煉的總結,供大家學習,也以此追思這位中醫界的泰斗!

又一位年過百歲中醫大家離去,養生經驗看似平常卻很有道理

養生第一要訣是“養心”,養心要先養德,大德者方得其壽

對於養生,鄧老一直認同“大德者方得其壽”的觀點,認為養生的第一要訣是“養心”,養心又要先養德。,吃什麼、煲什麼湯倒在其次。以下是採訪實錄:

鄧老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很多人一提到養生,只關注吃什麼。其實,養生第一條要先養心,養心要先養德,道德是做人的底線,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社會和諧了,你自己是最先受益的一個。不要成天想佔便宜怕吃虧,佔不到便宜、吃了點虧就心裡難受,更莫為了佔人便宜幹缺德事。缺德者不會長壽,也不應長壽。

【養生提要】明代呂坤《呻吟語》有云:“仁者壽,生理完也。”即“仁者”在形、神諸方面都完全具備了有利於生命延續的全部積極因素。置名利於身外才能不被名利所累,如《黃帝內經》中所言:“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晉代著名養生家葛洪也有云:“常其寬泰自居,恬惔自守,則身安靜,災害不幹。”

又一位年過百歲中醫大家離去,養生經驗看似平常卻很有道理

唐代名醫孫思邈更是在《千金要方》中教誨世人:“夫養性者,性自為善……性既自善,內外百病皆悉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大徑也。”孫思邈還曾言:“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也就是說,不講究品德修養,即便服用靈丹瓊漿,對延年益壽也無濟於事。由此可見,做慈善、為仁者具備了長壽最根本的素質。

心理是否健康對人的健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道德感是人的一種社會性高階情感,自我道德感的滿足緩解了情感矛盾,減少了心理衝突,並透過大腦皮層,又給生理機制帶來良性影響,從而有益於人的健康,有助於延年益壽。

又一位年過百歲中醫大家離去,養生經驗看似平常卻很有道理

骨正筋柔,氣血以流,每天練習“八段錦”

鄧老認為,在精神養生這個基礎上,平時還要注意飲食起居,堅持運動。鄧老每天早上都有打八段錦的健身習慣,只需十幾分鍾就練完。鄧老年少時在南武中學讀書學過拳,後來,他覺得八段錦最簡單易學,又不受場地、天氣的限制,很方便,所以就一直堅持下來。

【養生提要】“八段錦”源於古代導引術,最早記載可追溯到東晉名醫葛洪的《神仙傳》,具體成型於宋代。八段錦以中醫理論為基礎,透過“調身”“調息”“調心”等手段,可以疏通人體經絡,調節臟腑機能,改善人們的不良心理狀態,保證人體氣血暢通,達到強健機體、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又一位年過百歲中醫大家離去,養生經驗看似平常卻很有道理

八段錦有坐、立、靜、動之分。目前練習最多、流傳最廣的是動功八段錦套路。八段錦由八節動作組成,八節動作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每一節鍛鍊的側重點亦不同。八段錦動作慢而綿緩,講究調心、調息、調身三調合一;另外有諸多伸展性動作,可以達到“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的目的。

又一位年過百歲中醫大家離去,養生經驗看似平常卻很有道理

天人合一 “採陽”養生

天氣晴朗,尤其是陽光充足的日子裡,鄧老師經常會在午間下樓圍著小區空地慢慢踱步,走上10來圈至身上微微出汗、渾身溫暖舒坦才回家。他稱這種方法為“午間散步採陽養生法”。

【養生提要】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中午是一天中自然界陽氣最盛的時候,人體內的陽氣跟自然界一樣達到相對旺盛的狀態,選擇這個時候邊曬太陽邊散散步,可以進一步提升體內的陽氣,從而起到採陽的作用。

《黃帝內經》中記載:“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這是指人體有抵禦外邪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陽氣。人的陽氣,要調和才能鞏固它的防護功能,不然就會招致病邪的侵入。

人體的前為陰,後為陽,因此曬後背能起到補陽氣的作用,曬曬後背,就是曬背後的陽脈之海——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有助於驅除臟腑尤其是脾胃的寒氣,有助改善消化功能。可以適當曬曬肚臍周圍,這個神闕穴所在,有利於養陽

建議大家午間休息的時候,不妨學一學鄧老的“午間散步採陽養生法”。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午間散步曬太陽不是說就不午休了,一般午休的時間半個小時左右就比較充足了,所以可以把剩餘的時間安排散步曬太陽,注意是邊走邊曬,而不是一動不動地站在太陽底下曬,那樣反而不利健康,散步曬太陽以體感舒適為度。

又一位年過百歲中醫大家離去,養生經驗看似平常卻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