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美食首頁美食

“朋友圈”裡的健康謠言,你中招了嗎?【荔枝生活】

由 荔枝新聞 發表于 美食2023-02-03
簡介謠言:紫菜由黑塑膠製成今年年初,“塑膠紫菜”影片熱傳,爆料人說自己在食用紫菜時發現紫菜嚼不碎,於是將其撕碎泡在自來水中,泡軟後拿出幾塊紫菜展開,用手劃在紫菜表面,稱紫菜有一股腥臭味,斷定是黑塑膠製成,並對商家敲詐勒索

沙蒿膠可以加入麵條嗎

“朋友圈”裡的健康謠言,你中招了嗎?【荔枝生活】

9月16日是全國科普日,我們整理了今年以來廣為流傳於朋友圈中的健康謠言,希望幫朋友們理性辨別真偽,讓科普比謠言跑得更快,傳得更廣。

“朋友圈”裡的健康謠言,你中招了嗎?【荔枝生活】

謠言:無籽葡萄都是蘸了避孕藥的

又到了葡萄上市的季節,為了孩子吃得方便,很多人都會買無籽的葡萄。不過,網上或微信朋友圈裡卻流傳著“無籽葡萄都是蘸了避孕藥的,孩子吃了會導致性早熟、不孕不育”的說法。還有疑似水果商販和果農對話的影片為證。

【真相】無籽葡萄分兩種,一種是天然無種子的葡萄,另一種則是天然有種子的品種進行無核化栽培獲得的葡萄。農業部專家指出,植物激素、動物激素差異大,無核化栽培使用的植物激素對動物體不起作用。

謠言:麵條裡有膠不能吃

一位女性消費者向觀眾展示,一把泡了一上午的麵條,手一捏,搓一搓,就形成了一塊像“口香糖”一樣的東西,無法溶解,十分有彈性。為此,這位消費者斷言,“這麵條裡肯定有膠”。

【真相】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範志紅告訴記者:她小時候就掌握了用麵粉做“泡泡糖”的技巧。彼時,物資匱乏,泡泡糖成了“奢侈品”。為了能吹泡泡,她就拿一塊麵團放在水裡洗,從而得到一塊類似“泡泡糖”的彈性物質,其實這個彈性物質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麵筋。小麥蛋白質包括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球蛋白等。其中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不溶於水,它們組合在一起形成麵筋蛋白。麵筋蛋白中有大量二硫鍵互相交聯,使它不會輕易分散於水。

那麼,麵條裡是否可能加“膠”呢?範志紅指出,為了讓麵條筋道,麵條裡可以新增“沙蒿膠”等天然植物膠,這是國家食品新增劑使用標準中允許新增的,在標準限量範圍內使用,是安全的。此外,麵條製作時常常加入氯化鈉(食鹽)、碳酸鈉(純鹼),都是為了讓麵條中的麵筋蛋白網路增強,口感更筋道,這是各國法規所許可的。

“朋友圈”裡的健康謠言,你中招了嗎?【荔枝生活】

謠言:肉鬆是棉花做的

今年5月下旬,一則影片在微信群中大肆傳播,稱透過水洗、火燒證明市面上一些肉鬆麵包、肉鬆蛋糕中的肉鬆是用棉花做的。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機關刊物《中國食品藥品監管》雜誌微信公眾號“CFDA中國食品藥品監管”闢謠稱:肉鬆的本質是肌肉纖維,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放入嘴裡一咬就會融化,口感鬆軟。棉花的本質是植物纖維,主要成分為纖維素,是一種不可溶的纖維,雖然看上去也很鬆軟,但嚼不爛。也就是說,真用棉花冒充肉鬆,一吃就會被識破!

謠言:紫菜由黑塑膠製成

今年年初,“塑膠紫菜”影片熱傳,爆料人說自己在食用紫菜時發現紫菜嚼不碎,於是將其撕碎泡在自來水中,泡軟後拿出幾塊紫菜展開,用手劃在紫菜表面,稱紫菜有一股腥臭味,斷定是黑塑膠製成,並對商家敲詐勒索。

晉江市紫菜加工行業協會針對此事發布一則聯合宣告稱,某些人士透過微信、微博等平臺釋出影片,惡意編造“紫菜是塑膠做的”等不實內容,嚴重誤導消費者。晉江市紫菜加工行業協會表示,企業生產的紫菜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塑膠紫菜”等質量安全問題,將紫菜和塑膠混淆,是一種低階的常識性錯誤。紫菜同諸多蔬菜一樣,由於採收時間不同,口感、韌性會出現些許區別,可放心食用。

謠言:膠帶捆過的蔬菜甲醛超標10倍

今年元旦期間,一則關於膠帶捆綁蔬菜的“舊聞”經媒體報道後嚇壞了不少買菜的市民。報道稱,將一捆用膠帶捆綁的蔬菜送到有關部門進行檢測,結果顯示,與膠帶接觸的蔬菜部分的甲醛竟超標10倍!

為考證傳言真假,北京東城區食藥監局工作人員專門對膠帶捆綁蔬菜進行了實驗檢測。工作人員分別對蔬菜被膠帶捆綁過的位置和沒有被捆綁的位置取樣,再對樣品進行水溶、加入試劑等操作,透過觀察顏色來驗證是否存在甲醛。經比對,兩個樣品的顏色幾乎完全一致,其顏色均處於未超下限的區域,即不存在實驗可檢出的甲醛。

“朋友圈”裡的健康謠言,你中招了嗎?【荔枝生活】

謠言:又紅又甜的西瓜是被打了針

每到吃西瓜季節,都會有“打針西瓜”的訊息。傳言黑心商販為了讓西瓜賣個好價錢,往裡面注射甜蜜素和胭脂紅等食品新增劑,這令很多人感到擔心。

一難注射、二難擴散、三難食用,費時費工易腐爛,西瓜打針圖個啥?實驗證明,西瓜打針之後,口感酸澀、極易腐爛,不符合實際。

謠言:吃大蒜可以防癌

人們常常說“大蒜是一寶,常吃身體好”、“大蒜治百病”。近日,吃大蒜可以防癌的帖子也在朋友圈刷屏。

專家認為,確實有相關的實驗表明,大蒜中的某些功能活性物質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大蒜中含有的含硫化合物和含硒化合物對防癌也有一定的積極效果。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的食品專家朱毅認為,但大蒜畢竟只是一種食品,不應該誇大它的功效,更不能把它當成日常生活中的抗癌藥物。

謠言:蝦頭白線是寄生蟲

一個有關蝦感染寄生蟲的小影片最近在網上瘋傳,影片中,一人剪開蝦頭後,用牙籤挑出兩條細長的白線,影片製作者聲稱這是蝦的寄生蟲肝吸蟲,並告誡廣大網友以後少吃蝦。

據有關專家介紹,影片裡,蝦頭的白線並不是寄生蟲,而是公蝦的生殖腺——輸精管,未成熟的輸精管無色透明,成熟的公蝦為乳白色。蝦的生殖腺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完全可以食用。影片聲稱這類寄生蟲叫肝吸蟲,但專家指出肝吸蟲在魚蝦肉裡寄生時,肉眼根本看不到,需要藉助顯微鏡才可看到。活的魚蝦確實可能含有肝吸蟲、肺吸蟲、圓管吸蟲等寄生蟲,但是不可能個個都有。淡水魚蝦感染肝吸蟲的機率相對較高,海水魚蝦感染機率較低。

謠言:塑膠大米能以假亂真

一則“塑膠大米”的影片在朋友圈刷屏:一個個塑膠袋放進機器,經過熔解、拉絲、切割等工序,一顆顆像米一樣的東西生產出來。影片配文稱,這就是假大米的製作過程。

塑膠製品與普通大米極易識別,拿手一掂就不一樣,大米比塑膠要沉;同樣泡在水裡,個別質量不好的大米可能會出現漂浮現象,但通常情況下大米會沉下去,而塑膠肯定會浮起來。更不用說蒸煮後,大米吸水會膨脹,兩者口感完全不一樣了。此外,這類再生塑膠顆粒的均價為每千克10元左右,而普通大米每千克5元左右。商家怎麼可能會用相當於普通大米兩倍價格的塑膠顆粒來冒充大米呢?

“朋友圈”裡的健康謠言,你中招了嗎?【荔枝生活】

謠言:化了又凍的雪糕有毒

有報道稱,如果雪糕貯存時達不到所需貯存溫度,會引起結構變化,甚至產生有害物質,如可溶性毒蛋白及胺類等。

專家稱,有可溶性蛋白但沒有“可溶性毒蛋白”的說法。蛋白質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蛋白質發生變質,分解出有害的其他物質,如富含蛋白質的雞蛋、牛奶等變質,分解出硫化物;二是蛋白質會吸引細菌大量繁殖,吃了含這些有害菌的食物,就很可能導致胃腸道疾病;三是一些人會對蛋白質過敏。雪糕溶化再凍,最可能影響健康的情況可能是冷藏環境不符合要求,引發細菌過量繁殖,這和蛋白並沒有關係。因此,建議買雪糕時首先要看是否在保質期內,包裝有沒有破損,通常應選擇外形完好的雪糕,避免給細菌繁殖造成可乘之機。

謠言:蚊子偏愛某種血型

8月份關於蚊子的流言很多,有傳言稱,蚊子偏愛O型血,因為O型血甜。

蚊子定位靠二氧化碳、熱量、揮發性化學物質。那麼是否真的有蚊子“偏愛”的人群呢?答案其實是有的,蚊子更偏愛叮咬體溫高、撥出二氧化碳多的人、有體味的人、化妝或噴發膠的人、穿深色衣服的人、飲酒的人以及孕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