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面對職場“懟懟”,我們應該怎麼辦?

由 言衡1101 發表于 攝影2023-02-03
簡介”Z說: “和你做的事情對不對沒有關係,她是她,你是你,你可以去做認為對的事,但需要承擔對應的風險,並不是你覺得對的事情其他人就一定得去做,對與錯是你的判斷,不是對方的感受

員工做的不好怎麼處理

近日我部門一名主管A和其他部門主管溝通業務的時候,其他部門主管反饋了我們部門鍾一個小夥溝通的問題,於是A在溝通完之後便同小夥伴的主管B提醒(我部門分為兩個小組,兩個主管各自負責,屬於平級),希望B可以對下面小夥伴提醒一下。但是B回了A一句“沒人比你厲害,你最厲害了,你怎麼不什麼都做了呢?”。

A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覺得很委屈,明明想著是一個部門的,好意提醒確好人沒有好報。後面A也跟最好的朋友分享了這個插曲,好朋友都勸她不要管他人的事情就好。

面對職場“懟懟”,我們應該怎麼辦?

委屈

但是她給另一個她崇拜的人Z說了同樣的事情,Z沒有勸A,反問了A:“你是不是覺得很委屈?覺得自己好心沒有好報?”

A說:“是的,但是我也知道您肯定不這麼認為”

Z說:“那你說之前,有預料到這個結果麼

有做好承擔這個事情的準備麼?”

A說:“我沒有預料到這個結果,我認為這個是對的事情,是為部門好的事情,而且如果是有他人提醒我,我應該回謝謝對方吧。”

Z說: “和你做的事情對不對沒有關係,她是她,你是你,你可以去做認為對的事,但需要承擔對應的風險,並不是你覺得對的事情其他人就一定得去做,對與錯是你的判斷,不是對方的感受。可能對方看到你的話感受就是很不好,她心理有不快,所以說話有情緒,這也是正常反應。同時有些事件是機率事件,別人怎麼反應是別人的事,你就算說1+1=2,都會有人懟你”

A說:“所以對於她的反應我應該理解為這是對方的課題,我沒有必要管她,也不用自己生氣,反而對自己的身體不好。我只是看到這個事件的一面,沒有看到更多面。”(因為之前兩個人深度交流過阿德勒的課題分離)

Z說:“她的反應是她的課題,你無法干預。但是屬於你的課題也沒做好,至少在你第一次嘗試的時候,並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如果你做好了心理準備,那你也不會生氣了。如果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那就是不吸取教訓了。”

A說:”是的,這件事情我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一是我把這個事情看得太簡單了,以為只是提醒一句,並不會構成什麼結果。二是整個事情我都是從自己的主觀角度思考的,其實我沒有站在另一個人的角度去思考。這也反應出來看待這些問題的時候比較狹窄,自己的認知還是有所欠缺的。“

Z說:“思考的角度,也可以叫思維模式,決定了你怎麼看待同一件事物,有點像做數學題,可以列舉,可以反證,首先是選擇這件事想達到的效果是什麼,再選擇對應的解析工具,之後就順其自然了。除了極少數人處於智商的極端,大部分人底色都差不多,取決於各自經歷和領悟程度了。“

Z又說:“另外提醒下,如果類似情況出現的頻率過高,可能需要最佳化下你的表達方式,這是另一個需要注意的點了,不過也和特定的物件無關,只是案例”

聊到這裡,A已經不再有情緒了,也明白了這樣的事情其實是工作,生活中時常發生的,我們會遇到很多不一樣的人,每個人的經歷和領悟不一樣,對一件事情的反應自然不一樣。但是怎麼看這個事情,怎麼處理這個事情,需要我們自己有自己的判斷。也讓A下定了決心對於很多的事情都需要多思考以及多分析。

天空又放晴了,生活仍然在繼續,工作每天也是必不可少。

面對職場“懟懟”,我們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