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標簽 > 董仲舒首頁標簽

  • “獨尊儒術”下,探析董仲舒對儒家思想的昇華

    “獨尊儒術”下,探析董仲舒對儒家思想的昇華

    三、“獨尊儒術”在漢朝的發展及影響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後,迫切需要一種新的指導思想和意識形態來治理天下,他從秦朝二世而亡的歷史中吸取了教訓,降低了法家文化對社會的壓制力,而選擇偏向於教化、休養生息的黃老之學...

  • 同樣雄才大略,漢武帝為何選擇與秦始皇不同的思想路線?

    同樣雄才大略,漢武帝為何選擇與秦始皇不同的思想路線?

    李斯(出自《大秦賦》)至於,儒家為何後來居上,普遍認為開始於漢武帝接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

  • 淺論漢代儒學獨尊地位形成的原因

    淺論漢代儒學獨尊地位形成的原因

    而漢初,則實行“黃老之學”,但後來又實行董仲舒的“新儒學”,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正式把儒學列為正統思想,對國家社會穩定、經濟文化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 《資治通鑑》:收拾對手的兩個陽謀,可以不用,但不能不知

    中國自古就有“以史為鑑”的教誨留給後人,中國古人覺得知道以往的歷史,並且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可以使自己的未來之路走得更為順暢,許多名人也都非常喜歡讀史書,而提起史書就不能不提《資治通鑑》...

  • 什麼樣的君主才能合乎王道?在董仲舒看來,有三個標準至為重要

    這種凝聚力的獲得是從一個君主的行為、態度方面產生的,董仲舒對此也提出了對一個君王的標準要求:一個君主要做到謙卑、禮賢下士、真誠待人,這樣才能具有招才納賢的基礎...

  • 正統國學儒學董仲舒簡介

    正統國學儒學董仲舒簡介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為依據,將周代以來的宗教天道觀和陰陽、五行學說結合起來,吸收法家、道家、陰陽家思想,建立了一個新的思想體系,成為漢代的官方統治哲學,對當時社會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學、政治、社會、歷史問題,給予了較為系統的回答...

  • 罷黜百家的過程中,董仲舒提出了什麼樣的觀點,而得以獨尊儒家

    罷黜百家的過程中,董仲舒提出了什麼樣的觀點,而得以獨尊儒家首先,困擾漢武帝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解釋漢朝政權的合法性...

  • 董仲舒,將儒家思想推向中國社會思想領域的巔峰!

    雖說董仲舒辭職回家,但漢武帝每次遇到國家大事,都要派人到董仲舒家裡來徵求董仲舒的建議,可見他在漢武帝的心中還是很重要的...

  • 董仲舒不僅提出“天人合一”,還提出了它來促進中國法律的發展

    春秋決獄透過引儒家經典對法律案件進行分析、判斷的方式,有利於解決源自秦朝從而體現法家思想的法條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指導思想之間的矛盾,但這一制度也並非沒有弊端...

  • 漢武帝既然罷黜百家,為何不學秦朝實行焚書,反倒保留百家典籍?

    漢武帝既然罷黜百家,為何不學秦朝實行焚書,反倒保留百家典籍?

    而到了漢朝,好不容易將自己祖母竇太后鬥敗的漢武帝劉徹,為了重新控制人們的思想,加強中央君主專制,在董仲舒的建議下,最終採取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方針...

  • 孔子對鬼神敬而遠之,董仲舒則提倡天人感應,董是儒家叛徒嗎

    而董仲舒講的“天人感應”、“天人合一”,正是與孔子的“積極入世”思想是一脈相存的...

  • 董仲舒為什麼用“天人感應”來戒懼皇帝?

    董仲舒為什麼用“天人感應”來戒懼皇帝?

    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相結合,並吸收了其他學派的理論,建立了一個以儒學為核心的新的思想體系,深得漢武帝的讚賞,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 天人合一是古人追求的最高境界,什麼才是天人合一呢?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號為天子者,宜視天如父,事天以恭道也”這種來源於古老的巫術觀念的“天人合一”,其實說白了,就是利用自然界各種現象,諷諫帝王並借題發洩對時政不滿情緒的做法...

  • 滿堂花醉三千客 歌盡桃花扇底風

    滿堂花醉三千客 歌盡桃花扇底風

    衡中人董仲舒是個不甘心的屌絲,難受、負重又怯懦的小人物,在那個被世家子弟把持朝堂,人分三六九等更難逾越的時代,他的天人感應只是尋求職位的一種手段罷了...

  • 最幸運的豬倌,四十歲開始讀書,七十歲做丞相,卻遭人誤解

    不過,站在宰相的角度來說,主父偃這樣一個人該死,他公報私仇,以下三爛手段揭人之短,逼得諸侯王人人自危,趁機收受賄賂,買官賣官,簡直罪大惡極,公孫弘這樣做難道不是為朝廷除害嗎...

  • 讀漢書|董仲舒同樣是儒家代表人物,為什麼選公孫弘做丞相?

    而且董仲舒顯然是當時儒家執牛耳式的人物,比公孫弘年輕了20多歲,為什麼漢武帝選擇了年邁的都快走不動路的公孫弘作為自己的丞相,而不是更年輕,更有威望的儒家標杆董仲舒做丞相呢...

  • 外寬內深,暗箭傷人,隱形攻擊的公孫弘

    外寬內深,暗箭傷人,隱形攻擊的公孫弘

    於是公孫弘故技重施,他向劉徹提議說:長安城內貴戚,權臣、宗室豪門太多,難以管理,必須派遣一位德高望重的朝廷重臣去做長官,才能鎮住這些人...

  • 什麼是“六藝”?“六藝”與“六經”的關係

    什麼是“六藝”?“六藝”與“六經”的關係

    在孔子以及孔子之後的那個時期裡,兩種“六藝”是並存的,其中“禮、樂、射、御、書、數”作為六種基本技能,是供15歲之前的孩子們學習的,據《大戴禮記·保傅》的記載,在孔子那個時代,孩童至“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

  • 最早出現的八仙與上洞八仙完全不是一回事

    董仲舒:生於公元前179年卒於公元前104年,他是西漢廣川(河北景縣廣川鎮大董故莊村)人,他是我國古代一位唯心主義哲學家,他提出了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論,董仲舒認為“天人感應“論,人君為政應“法天“行“德政“,“為政而宜於民“,否...

  • 漢代儒家--兩漢經學

    董仲舒生在陰陽五行學說和鬼神迷信十分盛行的時代,接受這些思想毫不奇怪,不吸收這些內容他的思想就不能被人們接受,但是他始終沒有離開儒家重人事的傳統,思想的重點是人的“強勉學問”,“強勉行道”,創造仁禮結合的理想政治局面...